< 资讯详情

湾融产城聚焦湾区人才: 愿意来留得住!云浮人才新政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2-15 20:04 作者:湾融产城创新学院 浏览量:1515人

2022-01-11 12:06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云浮的未来。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是当代云浮青年的荣光。” 云浮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用恳切有力的话语点明了 “后继有人”这个关键谋划、根本大计,提振了云浮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信心。

迈向新征程,开创新局面。云浮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渴求人才,紧扣 “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目标要求,结合云浮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求,云浮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让识才爱才敬才蔚然成风,在构建云浮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出新作为、新担当。

放权松绑破壁

释放改革“杠杆效应”

事业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李丹2017年第一次来到云浮,便留了下来,成为了云浮南药组培中心技术力量骨干。“你只管好好干,云浮全力支持你!”说起为什么留在云浮时,她对这句话记忆犹新。和李丹一样,许多青年人通过云浮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来到云浮、了解云浮、扎根云浮。

近年来,云浮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被打通。云浮以 “放权、松绑、破壁”为核心,大胆改革创新,着力加强人才引进渠道、培养体系和发展载体建设,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开拓后发地区引才用才新局面。

创新 “市县统筹,县管镇用”人才新机制。云浮创新 “五统一”模式(统一引进,统一管理,统一待遇,经费由市、县财政统一保障,人才使用统一调配),自2017年以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计划,签约引进 1106名基层医疗卫生紧缺人才,全市平均每个镇(街)增加近 20名全日制本科医学人才,公共领域人才短板不断补齐,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疫情“零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云浮行活动现场

畅通市直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渠道。出台《云浮市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破除人才引育留用壁垒。近五年来,通过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共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 730人,为医疗、教育、规划、环保等行业领域提供人才支撑,有效改善了党政人才的专业结构。

探索“县招镇聘村用”模式,开辟“事编村官”聘用新渠道。实施优秀村书记、返乡大学生专项招聘事业编制干部计划,招聘 50名“事业编制村官”选派到村任职,总计划聘用 200名。引进 34名农业、规划、旅游等紧缺专业大学生和专技人才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每年按 25%递增,累计招募 1623人,成为云浮市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品牌。

深入职称制度改革,更好地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建立副高级评委会 1个、中级评委会 25个、初级评委会 29个。把技能评价主动权交给企业,评价考场延伸到车间一线。目前,云浮已有18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组织开展技能等级认定 10578人,涵盖近 30个工种。开发启用“云专技”职称评审系统,实现线上申报、电子化评审,推动职称评审更加公平高效。2016年以来,云浮市新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2万人

改到真痛处,催生新活力。向 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强大的人才引擎为云浮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释放出澎湃动力。

多元培育方式

打造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

如何通过“小切口”解决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的“大问题”?

近年来,云浮人社部门深入推进 技工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为云浮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紧跟产业需求,支撑高质量发展, 27个专业设置拿出“硬标准”。云浮紧盯“高精缺”产业发展和市场实际需求,形成以 2所技工院校学制教育为主、27家职业培训为辅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共设置 27个专业,涵盖 12个主要行业,其中石材工艺专业被纳入新版《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成为全国标准。

云浮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暨第三届“云浮名厨”技能大赛开赛

产教融合,精准培育人才按下“快进键”。通过以大型企业和技工院校为主体的 “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技能提升—技能等级认定—激励政策”全流程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成果转化有机衔接。目前,云浮市2所技工院校与 93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设冠名班 21个,引企入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88个

“三驾马车”拉动技能人才培养跑出“加速度”。

“我从没想过,还有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活,真正改变了我的命运。”2014年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黎光明的生活,为了治疗,他掏光了积蓄,欠下了外债。为助黎光明走出困境,云浮人社部门鼓励黎光明学习理发技艺,经过3个月的培训,黎光明的“光明为民理发店”终于开业。这是云浮市人社局大力推进三项工程的生动事例之一,自2018年广东提出深入实施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云浮依托旅游、药材、美食等本地特色载体,持续释放技能人才政策红利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发展。截至目前,云浮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超14万人次,培育认定 14家培训基地,建成 31个大师工作室、创业创新基地 3个,创建云浮粤菜研究院和云浮粤菜学院,形成以 技工院校为主体、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突出载体建设

打造高端人才集聚新高地

在云浮,是什么让人才愿意来又愿意留?

近年来,云浮积极搭建平台、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在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的过程中吸引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了更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完善的服务和保障让优秀人才安心干事、扎根发展,让云浮成为高端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搭建人才交流交往桥梁,畅通“智”汇云浮道路。

“我14岁离开郁南,18岁离开广东。但几十年来对家乡的发展十分关注。我每天都会查看云浮当地新闻,家乡情结实在太深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傅廷栋一直以来都关心着云浮的建设和发展。

云浮市首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顺利开展

2019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云浮行活动中,傅廷栋委托省人才局带来一封信。他在信中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还对云浮的水稻种植和荔枝、皇帝柑、砂糖橘等果树的栽培、病害防治提出了建议,期望家乡父老可以掌握技术增加收入。

近年来,云浮先后组织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服务团调研实践活动、“海外专家南粤行”云浮专场活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云浮行活动、海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下基层活动,邀请在云浮有过生活、工作经历的某一领域具有建树和声誉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中青年企业家人才代表齐聚云浮,一同谋划助力家乡发展的务实措施,推动人才回归、技术回乡、智力回哺。近年来,共举办引才引智人才对接交流活动近 400场,促使人才与企业实现对接或项目落地云浮 近100个

全力推进各类人才载体建设,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云浮建立“广东国际人才交流与创新中心云浮区域中心”“云浮国际创新院”“云浮先进合金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推动技术、人才、产业和服务高度融合,促进国际人才与产业创新有效对接。目前,云浮已建成省重点实验室 2家、高等级生物安全P3实验室 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8家、市级工程中心 49家;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 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4个,博士工作站 16个,有在站博士及博士后 150名

近悦远来、英才云集的人才生态不是简单的口号,持续做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打造人才“云聚”强市的号角在云浮全面吹响。

来源:南方+


评论(0)